为赋新词强说愁

海安话

跟朋友聊天聊到方言,发现真的还蛮有意思的。有这么几则故事。
1. 上高一的时候到了县城,要跟来自县里不同地方的同学住在一间宿舍。我拿起脸盆问同学“你个死衣裳啊?”同学们都笑了,说我们不“死”,我们“洗”。我才反应过来,我这个字的发音跟他们是不一样的。
2.小时候去东台舅舅家,夏天去舅舅经常说“zié死个”,奶奶也经常这么说(奶奶是竹园的),而爸爸妈妈会说“yi死个”。
3. 高中语文老师不会说普通话,教了我2年,到现在还记得他的热情满满的讲话状态。说的最多的就是“杲昃”、“釜冠”、“箸筒”这几个词了。
正好朋友发来这个:
“釜冠是个什的杲昃”,这句海安方言如果换成现代汉语,就是“锅盖是个什么东西”。用方言说,听起来似乎土得掉渣,可实际上文雅得很,文雅得可以到《诗经》和《易经》里找到源头。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有“杲杲日出”之句,《文心雕龙》解释说:“杲杲为日出之容。”《易·丰》云“日中则昃”, 《说文》解释说:“昃,日在西方时侧也。”太阳东升西落,“杲昃”因此被用来借指东西方位,再引申为泛指任何物事的“东西”。至于“釜冠”,也是有说法的, “釜”就是锅,项羽当年破釜沉舟,其实就是把煮饭的锅全砸了;“冠”是帽子,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。“釜冠”就是锅的帽子,这是一个带比喻意味的形象化说法,锅当然无须戴什么帽子,它的帽子,就是一顶锅盖。
的确很有意思。
方言已逐渐消失,我们却无能为力。疫情亦是。

More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