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德已经有近两年了,一直都在跟德国人、德国物打交道。发现中国人和德国人思维不同,办 事的方式也大相径庭。德国人使用工具的能力,以及对工具的制造都让人咂舌。
德国的扳手等等拎螺丝的工具都是固定宽度,不像国内万用扳手之类的,都是可以调 节。问了好几个德国人,给出的都是非常自信的回答:我们不需要可以调节的,螺丝在 制造的时候已经是标准尺寸了。去修车铺的时候,有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种扳手,号码从 一号到十号,看到自行车上零件的编号就拿相应的扳手都可以。 大部分的门都是朝自身方向开的,而且门的把手基本都是L型的。门朝自身方向开的好 处不言而喻,设想你在推开一个不透明的门,你不知道门后有没有人、或者有没有物 体,朝自身方向开可以避免打到人或物的尴尬。L型的把手可以让你满手都是东西,无法旋转把手的时候,用胳膊肘一压门就可以开了。 窗户跟门类似,是向室内方向开的,开的方式也比较多样,可以完全大开跟开门一样, 也可以小开,上面露出一条小缝。小开的时候,小偷是根本不可能进来的,因为如果要 换成大开,必须把窗户关上,回到关闭的状态,才能再次打开。
这些小小的细节,透露出来的是德国的标准化以及人文关怀。德国这个小到一颗螺丝钉,大到 一个火车的内设全部都有完善的标准。这样完善标准的背后,有严格的标准制定、严格的标准 执行以及严格的标准验收。像我们国家目前全国发展不均,标准各异的情况下,使用较为灵活 的标准也是实际情况使然,不可说孰是孰非。 人文的关怀上,这个是 made in Germany 的重 要体验,做产品做科研以及读书都一样,并不能满足于做完,在做完的基础上细心雕琢,细心 润色才能让产品、论文充满人性的光辉,让物充满生命。
这就是所谓的用户体验,师夷长技。